Monday, May 29

[Chinese] Accessory 1

附:
主文“作为一个“透明人”,我能怎么办?我该怎么办?”中由某段文字而生的题外随想

默察世情,个人觉得这个世界是越来越讲“手段”了,而且很多时候是“使暗劲”。前阶段,在一些网络论坛上看到一些对比新闻评论,一方面是当时香港大搞民主游行,一方面国内某一安分城市中“财富论坛”众多国际巨富的云集;一方面香港大搞网络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大陆某个著名搜索引擎公开有免费MP3搜索(好象其运营总部也在那个城市吧)等。网络论坛上国内大陆和台湾的类似比较那就更不用说了。此类现象,总体感觉就如同上述(指主文中的一段话)抛弃了形而上价值判断的“一种手段”。价值的天平已变味,一端是“民主诉求”,另一端则是“商业利益”,看你怎么选?

当时,看了论坛上的讨论后,感觉上总有些迷茫。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释然:原来当时自己的思维钻进了一个误区,总把美国对之的态度,甚至商业利益,与一个地区的民主成就挂起钩来。其实,“民主”并不是秀给别人看的。有一句话说得好,民主制度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人类社会制度,但却是现阶段所有制度中最好的、最可行的一种社会制度。而且,个人更认为,民主制度可能是现阶段所有制度中,最能本质体现各方利益“平等”公开的角逐及协商机制的制度架构。

今年初搬到广州后,有机会通过有线直接收看香港的电视新闻,对此更是深有实例感受。当然,世界上有些国家可能根本就无需此一“协商机制”,对他们来说,可能根本就没有“利益细分”——你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我的利益,就是你的利益——哪有自己和自己协商利益机制的,没这回事。
另外,具体经济民生的景气与否,在现代国际经济大融合环境下,由于更属“专业化”的领域,因此,其更受政府中相关部门对经济的本质理解,及实际操作的影响为大。对于此问题,我曾在“香港讨论区”中一个贴子回复中,也有所谈及,,,点击下面阅读附件2
http://tanweekly.blogspot.com/2006/05/chinese-accessory-2.html

对美国式民主曾经是作为世界民主的标杆作用,那也是不可否认的。但世移时易,由于美国社会的“商业业”价值取向越来越明显,且在各个领域中都起了主导作用,因此,其原先的世界民主历史进程的领导者的中心地位,也将越来越趋于淡化。不过,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记得几年前看过一篇报道(好象是2001或2002年登在“21世纪经济导报”或“经济观察报”上的,具体记不清了)。讲的是,美国一个州执行死囚犯的行刑过程。在行刑现场,拥挤人群的商业化的渲嚣,与该死刑犯与众不同的临刑前,人生最后一段充满“哲理味”的、通过现场喇叭广播的刑前遗言,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能是由于中国国内媒体报道的写作手法的原因,看完此整大版篇幅的报道后,不期然地使人联想起鲁迅在其《呐喊》小说集中的一篇有关封建旧中国时,同样的行刑现场,当时中国百姓争抢“沾血馒头”的文字。该篇文章,在中学教学课本中也有收录,教学评语中主要指出当时人们精神态的“麻木性”。。。是不是美国人的“精神”被商业化“麻木”了,我不知道。。。前几年,大陆广泛流传“温水煮青蛙”这句俚语,很多事的发生及进展,不管是有意人为的还是非人为的,都将会是潜移默化、潜滋漫长的。

回到文首的话题,关于“耍手段”,一般都是指各方在“相互间维持一定的常态性,没有相互大规模物质损害”的前提下进行的。因为,在现代高度复杂结构及以经济发展为轴心的社会中,各方都怕两败具伤。因此,无论大国小国,单从“耍手段”这一层面上面说,可以说是“人人平等”。

虽然,世界格局中有关“恐怖平衡说”的理论,总有些令人沮丧,特别是对那些理想主义者,但某些时候现实就是如此,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至少对于“现在的”世界来说。

English Version:
http://tanweekly.blogspot.com/2006/07/accessory-1-of-main-article.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