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9

[Chinese] Accessory 2

看了樓主的轉貼的文字,感到自己要話些什麽,但——

提筆,想下,“無~~~語~~~”,又擱筆。。。
再提筆,唉,還是要寫些什麽,就寫下以下文字,看不懂的也唔怪我嘅。。。

以前看過一部美國金融片《華爾街》,裏面一位股市大佬對男主角曾說過這麽一段話,原話不能實錄,大意如下:別學那些股票經理人,本質上只是綿羊般被股市牽著走,那是賺不了大錢的。從來賺大錢的,都是自己主動創造機會,領著市面走的人。

樓主貼中所述一些“歷史事實”,個人認為,雖然“客觀”,但如上文字之所意蘊,也只是一種“人為的事實”、“表面的事實”。深一層事件的“真相”到底如何,一般人不會知道。。。就如,現在某些新聞操作中流行的“制造新聞”的手法,一般讀者只看到表面的、冠冕堂皇的“客觀”,並沒有想到某些顯而易見的“客觀”,竟會是建立在極少數人“主觀”的決策或内幕操作上的。

“所有的成功都是人類制造的神話”

霧裏繞裏的形而上說得太多,拉回現實裏來談。具體地說,“經濟的問題,真的就如同經濟的問題那麽簡單嗎?”

(好難寫呵,只能免為其難了)

先談一下經濟的基礎概念“財富”吧。有人話,“土地”絕對可稱得上是“財富”,但假若你手上得了一塊黃金商業地皮,但某些人或部門卻看你不順眼,在你門前的道路上“修路施工”達三五年之久,甚至可更長,那這地皮原先再值錢,也沒用,且可能現在要脫手送人都難上加難了,邊個正當商人敢招惹。。。
(唔要話你初入社會,不知有此類情況存在啊)

關於原貼中提到,港人“不勤勞”或“不懂變通”的文意(可能我理解錯了),總覺得與我原先社會“閱歷”所帶來的“主觀”觀點有些不同。。。因在很多其他公開文字中,包括現時的和歷史的,發現在國際上闖蕩發家的,有絕大多數是港人、粤人等。雖然現今也有很多國內“大款”海外巨額投資,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但明眼人都知,兩者不可比擬。。。不過到奇怪的是,在國內的“制度環境”中,近年來,港人表現“相對”稍遜,那倒是“事實”。。。看來,港人是“外鬥~內~行,內鬥~外~行”了。。。這說明了什麽呢?

另外,前些天在“本港台”看到香港機管局,對機場接客的士與小巴之事處理,一波幾折。。。這種事,在國內大陸的有關部門來說,根本就是“不能理解”的。因為,在他們看來,這裏我話事,且不觸犯法規,我說一就一,說二就二,哪有可能會有這麽多糾葛。。。

我知,五十邁香港人上街遊行,爭的就是“這個”,雖然兩者在具體形式上有些不同。。。


tanweekly
2006.5.10
廣州

(曾寫了些“經濟”結構的問題,如下,但好象越寫越泛廣了,就此打住吧。文字錄下,以備我其他文稿使用)

再談一下經濟的“結構”問題。理論上說,如果一個區域或國家的各産業鏈結構,能適應其自身需要,能“零成本反應”地進行“零延時”調整,那麽,這種經濟模型應是最理想的可持續、不影響外界的、社會學“環保意義”上的發展模型。但現實的經濟運作問題就在於,固定資産也可說資本的投入,有其邊際利潤效應,再加上任何資本方(可以理解的)不斷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主觀動機,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總體上就會呈現出一種“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狀況。。。


------------------
來這吹水,順帶揾些AV檔BT下載...OR...來這揾些AV檔BT下載,順帶吹水...
Watchers of Mainland Follow me, 別卡我D寬頻啊
——發呢類貼啲,就唔能揾些AV檔睇下嗎?


原贴:(回复在12贴中间部分)
http://www6.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498853&extra=&page=12

一個有良心的香港人的心裏話

[新加坡聯合早報]

作者:麗都

無知的社會並不足懼,爲人可怕的,是一個本來就是無知的社會,裏面的人們卻自以爲自己很聰明。而香港,正正就是這樣的一個社會。

五十萬人上街遊行,這些人當中,有經濟泡沫年代以不合理的高價買入房地産和股票的投資者、有因爲技不如人而失去工作的失業漢、也有因爲經濟轉型而無法再獲得不合理高工資的所謂「中産階級」人仕。

可以看到的是,這班人都是一群失敗者──他們搞不清如何在新的經濟模式之中立足,以爲用過去一套經濟泡沫年代「蒙混過關」的技倆就可以在新經濟年代生存。當殘酷的現實宣布他們失敗時,他們仍然不認輸,他們認爲自己沒有錯,于是便要找一些人來「賴帳」。

這時,黎智英那份處心積累的反共報章蘋果日報及反共刊物「壹周刊」發功了,開始天天批評特區政府,不管有理沒理,罵了才算。不論社會上出現了什麽問題,大至禽流感爆發、小至巴士站搬前了十公呎,。對于那一群失敗者來說,這簡直是「荒漠中的甘泉」。終于有人「明白」,他們的失敗不是自己一手做成,純粹是因爲「特區政府的錯」,是「董建華的錯」。

但其實誰也知道,香港的成功只是建基于中國的苦難。幾十年來的閉關自守政策和外國的禁運與制裁,令一個只有一千平方公裏的小小香港,竟然控制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中國大陸土地大部份貨物的中轉事業。有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怎可能不會創造經濟起飛的「奇迹」?試想想如果沒有往返大陸的貨物,單靠英國人,香港的經濟可以搞出什麽花樣?抗戰之前,別說上海,香港連廣州都比不上!

到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又再一次爲香港帶來機會了!中央政府率先容許香港廠家到大陸發展,利用中國大陸當時那超低的生産成本,爲香港廠家帶來豐厚利潤和無比的競爭力。當時外國的廠家眼都紅了,可是苦無進入中國的辦法,于是只好投資到香港的廠家身上,爲香港帶來了不絕的外來投資。香港人再一次利用這個絕不平等的機遇,令自己無需努力就可以輕易賺到滾滾財源。

始終香港人是無知的,他們沒有好好利用這些「容易錢」來提升自己的技術和競爭力,而快要撤出香港的英國人當然也不會鼓勵你們這班傻瓜去做一些可能會威脅他們的事情。正當各地的商家都想盡辦法爭取資金去搞産業升級的同時,香港人卻仍然認爲他們會因爲可以永遠壟斷中國的勞動力,因而從沒想過要將勞動密集的低技術工業升級。他們將賺回來的「容易錢」拿去炒賣自己的土地、房地産和股票。一個五十平方的小型公寓單位,不消一個月,轉一轉手就可以漲價兩成!我想問一問對財務學稍有研究的人,這對于一個年通漲當時只有百分之八的城市來說是正常嗎?但很可惜,無知的香港人不管這些,一時間「實業無用論」之說在香港大盛,種下了今日的禍根。

香港回歸後,亞洲金融風暴揭露了香港的經濟基礎是如何薄弱,香港雖然頂住了貨幣沖擊,但只靠熱錢支持的股市和樓市卻頂不住調整的壓力。此時中國大陸續步對外資開放,中國大陸的勞動力不再由香港人壟斷了,中國大陸的貨物(甚至只是廣東省的貨物) 也不一定要經香港出入口了,在市場競爭之下,香港傳統以來所依賴的經濟優勢沒有了,那麽香港還可以搞出什麽經濟奇迹?

本來,即使環境如此險惡,但香港仍然是一個比較富裕的社會,多年來所獲得的營商及市場經驗仍然是寶貴的,只是官民齊心,集中自己的優勢,憑著龐大的大陸市場,香港雖然沒法再創奇迹,至少可以慢慢擺脫低潮,穩步上揚。但這時人們卻沒有耐性,甚至失去理性了。香港人跌下去,卻沒有爬起來。

雖然香港已經有少數有識之仕,早就憑借産業升級、國際視野和把握到新的經濟模式,並利用大陸的人才和市場,爲自己累積財富。但絕大部份的香港人,這時卻去選擇接受「民主派」和反共報章的洗腦,被他們煽動起來,要出來「反抗」了。眼看中國大陸不斷追求經濟少談政治,香港人卻要走回頭路,沒有集中精神搞好經濟反而要將每一件事都政治化起來。由此觀之,中國大陸的富強和香港的衰落,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事實。雖然中央政府多次想辦法來幫助香港,但香港人並沒有好好珍惜和把握;反觀英國人和美國人不懷好意的言論和技倆,香港人卻甘之如饴。

香港人就像清末時的鴉片煙煙民,選擇了將自己一切失敗賴在董建華身上這一「精神鴉片」,用自殘身體換來一時麻醉。 巧合的事,香港在百多年前之所以被割讓給英國,也是由鴉片煙開始......

我的簡介:

我是一個香港人,今年廿多歲。我不是所謂的「左派」,年少時支持過民運,甚至還加入過民主黨做他們的義工,跟絕大部份香港年青人一樣,曾經對「民主」、「自由」有過無限憧憬,更曾是蘋果日報和壹周刊的忠實讀者。 民主黨的工作經驗令我初次見到政治的黑暗和「民主派」的僞善,後來四年在西方「民主國家」的讀書生涯,在西式民主的明爭暗鬥和拙劣的利益瓜分之中,更令我看穿了「民主」的真面目。

回到香港後,在失業大軍的慘叫聲中,仍然找到一份余算是不錯的工作,更令我深信人根本應該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事無大小都找政府來「算帳」。自問不過是比其它香港人多善用獨立思考,在香港的政治討論區卻被所謂「支持民主自由」的人扣上「港奸」和「共狗」的帽子,處處被人封殺,真不禁要問,這就是他們對付「不中聽」意見的「民主」方式?既然如此我的言論自由又在哪裏?

[ 本帖最後由 baochou_1234 於 2006-5-9 05:40 PM 編輯 ]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